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週一不藍極短篇1024~如果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那麼要超越不就太容易了嗎?



撰文: 吳凱若


長久以來有句經名句說: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 我們總是被自己的軟弱、恐懼、惰性、設限、自大給打敗

但換過來想想, 如果人最大的敵人謹是自己了, 那麼要超越不就很容易嗎?

只要你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 明天又比今天進步一點點

那怕微小, 滴水都可以穿石, 成功也就在不遠處了!


所以, 還有什麼事比超越自己容易呢?

Keep walking & never look back!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讓危機變轉機~陸客來台人數驟減,對台灣餐飲業的衝擊和五大自救對策






撰文: 吳凱若 本篇同步刊登於10月號流通快訊 餐飲產業情報


 觀光慘業3月乍現

今年3月開始, 因為政局可能的轉變, 中國來台渡假及洽公的團體客開始, 而以接待陸客為主的旅行社、餐飲業、遊覽車業、華語導遊、飯店業等, 都陸續傳出倒閉和員工放無薪假的消息, 在今年9/12日那一天,一場多達萬人的觀光業相關從業人員抗議遊行在凱道沸沸揚揚的展開, 13個行業組成的自救會走上街頭, 期盼政府有關單位能儘快祭出改善措施, 為這個愈來愈大的[]止血!


餐飲業的波及首當其衝

而目前從三月開始, 專門接待陸籍團客的餐飲業生意大多掉了三到五成, 像熱門景點日月潭和阿里山等, 店家都感到人潮和生意明顯的慘淡了許多, 以往旅行社每日約可帶進四到六團的團體客, 現在則是剩下較多自由行的旅客, 團體陸客有時至不到一團, 全台灣專門接待陸籍團客的店家哀鴻遍野, 而陸客不來, 政治因素又尚未明朗化, 與其等待著未知數, 不如趁機轉型, 而危機要如何轉化成轉機, 我提出以下五大對策可供參考:

 
1.    強化自體服務及品質機制

除了強化服務素質外, 可與店內增加許多對他國觀光客的友好措施, 比方菜單及店內指示增加英文或日文及韓文說明, 並針對不減反增加了許多的日韓泰旅客提供心的服務或者改良為其較偏好的口味和品項, 提昇這些國家來客的消費金額及意願度、回流率

人員服務和餐飲品質是兩大餐飲業留客主軸, 需建立機制, 落實執行, 以人為本, 以客為尊!


2.    擴大與旅遊觀光相關業者異業結盟機制

以總體觀察而言, 受到較大波及的主要還是在專門接待陸籍團客的店家, 所以若能與推廣中國以外國家的旅遊觀光業者全方位連結異業結盟的機制, 比方團客進店消費、餐飲票券兌換、折扣促銷配套方案等, 共體時艱順勢提昇合作管道及擴大合作通路, 則可愈早日擺脫受到政治因素波及的可能性!



3. 改往吸引鎖定國際觀光客或本地客
 
日前萬事達卡才剛公佈了一個數字, 就是台北市己躍升為全球最佳旅遊城市的第十五名, 觀光總計人數己經超越了羅馬, 台北國際旅客人次新高, 消費金額近百億美元, 己連續六年蟬聯大中華區之冠, 超越香港及上海, 稱霸大中華區,顯示旅遊觀光業整體的向上發展正持續提昇台灣的經濟成長率。
而因應日、韓、歐洲、東南亞的觀光客都在大幅成長, 剛好是個能把風險分散, 增加全方位客源的大好機會, 可以導向更正向的產業發展, 而在來客品質和利潤上其實都能更佳化!
以歷史悠久而轉型有成的大板根森林渡假村為例, 近幾年來致力於提昇軟硬體及服務的豐富性, 求能打造成為指標性國際精緻觀光渡假勝地, 結合了優質溫泉、原始森林、住宿、餐飲、教育訓練場地、戶外探索教育設施等, 今年更開幕了籌備己久深具歷史背景意義的茶葉歷史文物館, 能為國際各地的觀光客提供多元豐富且難忘的渡假體驗!
 
4.   善用政府的補助計劃與扶植
 
行政院日前召開會議, 拍板同意交通部提出的紓困方案, 包括觀光產業300億優惠貸款、觀光產業稅捐減免措施、失業勞工就業協助措施、及相關產業貸款展延。
而目前影響較大的縣市: 嘉義縣市、花蓮縣、桃園市、高雄市、台東縣、新北市, 未來可能以幾大方向來振觀光市場: 多元開拓市場加強推廣國內本土客旅遊創新多元的產品研發協助受波及產業轉型獎勵金補助措施等政策, 期許政府能與從業人員同一陣線, 共同協調出最適方案一起化困境為新契機!
 
5. 轉型走出台灣尋找商機
 
陸客不來, 我們可以爭取過去的機會, 以舉辧己經行之有年的上海簡單生活節來說, 其中的文創市集就聚集了很多希望締結商機的台灣廠商, 可以在很快速的時間內可將商品銷售一空並洽談後續的合作訂單, 而許許多多的文創活動和展覽, 至是近年來對台藉創業者至對岸落地設點己降低的門檻和各省的補助方案, 都可以持續關切與洽談配合的方式, 多做功課多評估, 機會一直是很旺的!
 
最後, 我們身處一個多變和資訊多元的年代, 多元豐富性愈高的高品質旅遊體驗, 愈會是國際觀光客眾望所歸的趨勢風向, 在服務和產品面持續創新和整合, 是勢在必行和維持國際觀光高競爭力的關鍵, 希望這五大對策能助您深思出可行的策略, 創造出嶄新的商機高峰喔!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求職找工作, 為何投了履歷卻沒有回音? 談人力銀行平台和獵人頭公司的徵才機制實況










撰文: 吳凱若

求職瓶頸故事一: 老蕭(化名)是一間中大型企業的後勤單位小主管, 在他的專業領域也二十多年了, 想要轉職, 但用人力銀行平台的履歷求職始終沒有回音, 想要尋求獵人頭公司幫忙, 卻同樣吃了閉門羹, 老蕭不禁感慨, 近二十年的老經驗, 有豐富的人脈媒體資源, 難到在就業市場上卻一文不值?

求職瓶頸故事二: 玉鳳(化名)在科技業擔任助理職已經好幾年了, 因結婚照顧孩子離開了職場, 到了30歲想回到職場找業務助理的工作, 投了超過兩百多個工作都沒有回音, 她焦急的不知該怎麼辦, 難到離開職場了一陣子, 她就被認定沒有競爭力了嗎?





你可能覺得這樣的心情似曾相識, 因為在透過人力銀行平台求職時,也碰到過一樣的問題, 凱若在創業前有好一段時間都在幫企業徵才, 從上市公司到人力銀行, 企業HR和所謂的人力派遣代理招募高階獵才都有許多的經驗, 所以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人力銀行平台和獵才公司的顧問, 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和什麼樣[看人的鷹眼]決定要不要約訪你來面談呢?




人力銀行其實是一個媒合工作供需者的廣告平台



前陣子有個人力銀行的新聞稿, 表示有一個婚後復出找工作的女性求職者, 投了五千多封的履歷表, 才終於有了工作機會, 而我關注到的是下方有網友留言回應: 用人力銀行平台投了這麼多履歷都找不到工作, 那用人力銀行平台幹嘛?

另一方面, 以前凱若接觸到有許多企業方, 若刊登了人力銀行平台仍然無法解決問題的話, 就很埋怨和怪罪說平台不好用卻花了錢, 沒什麼人投履歷過來, 或面談錄取沒有在報到那一天出現, 忿忿不平的情緒時常在上演



事實上, 人力銀行就是一個媒合工作供需者的廣告平台, 一間企業能在上面刊登徵才資訊, 別的企業也能, 甚至別的企業比你更大, 花的刊登廣告費更多, 所以版面更大, 曝光更強, 或內部褔利更好等諸多因素都會互相影響成效, 而對於求職者同理, 你是被放在一個比較篩選的機制裡, 當企業要徵才, 用人單位通常會給HR單位一張職務需求表, HR人員會照著需求表的條件修正及輸入人力銀行網路, 接著這個比較篩選的機制就開始了, 以前面故事1的老蕭為例, 因為他的年齡已經超過45歲了, 而他從事的行業剛好是偏向喜歡聘用年輕族群的行業, 雖然依法令並不能限制性別和年齡,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果該職缺設定的條件是35歲以下, 限女性, 那麼老蕭肯定不會出現在篩選後的人選名單裡了, 而故事2的玉鳳, 因為履歷中有兩年半以上的就業空, 用人單位會先先入為主覺得職場能力上可能脫節了, 在加上依據經驗, 小孩在四歲前的母親請假的機率較高, 工作狀態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另外就是同期的許多業務助理職缺是把年齡限定在28歲以下, 許多主管(尤其是男性主管), 偏好喜歡助理是年輕的女性, 在很夯的日劇職場新女王, 就是對這種日本稱做年騷的議題做了很貼切的發揮, 每個企業的每個職缺, 多多少少都會因應該企業的文化和用人單位主管的偏好有所不同, 用人主管的心中會有一把按照慣例和經驗定下的, 也就是用人的潛規則, 那些是在人力銀行刊登平台上看不見的, 所以, 不見得是你不好, 而是在篩選的條件當中, 你剛好己不被列入candidate(這裡指求職候選人)中了!





獵人頭公司解決平台解決不了的用人問題?



於是, 許多人開始想, 那麼找找獵人頭顧問應該可以有其他的機會吧?



血淋淋的事實來了, 所謂獵人頭的服務收費是高於人力銀行刊登平台很多很多倍的, 既然企業都願意花大筆費用來給獵才公司洽談關鍵人才的跳糟, 那麼企業會期許被安排來面談的人才一定是能帶來龐大利益的業界狠角色, 而在高階主管的就業市場是相對殘酷的, 如果沒有顯著的好口碑, 或者年齡超過限制, 都有可能就喪失了當下的機會, 凱若就曾經受託過一個招募總經理的案子, 只是超過限制兩歲而己, 企業主不接受就是不接受, 雖然資歷經驗符合, 但面談都不願意安排, 而其他不同類別的特殊職務, 則各有各的篩選規則, 只要無法大部份相符, 要透過獵才顧問找到工作, 也不是易事了, 竟獵才顧問服務是把人才推薦過去後過了一定期間(30~120天不等), 才能收取全額的費用的, 他們肯定會培養精準的, 來讓自己花的時間和心力不會淪為白工! 



而另外所謂的代理招募服務, 意指投過人力仲介代為篩選及審核履歷及初步面談出合適人選再推薦至企業的服務, 通常可能是基層人員中階幹部特殊專業人才, 若己經付了額外的費用來徵才, 當然也會將用人條件設定的比自己刊登來的高囉!



以上, 是求職市場的常態, 或許你可以從其中領悟到投了履歷卻沒有回音的原因了!



兩種主流方式失效時 用口碑廣結人脈來獲取機會!



其實過了某一個年齡層(約莫四十歲)的主管級或專業人才, 常常己經不透過人力銀行的平台來尋求轉職機會了, 他們可能會透過親朋好友的介紹, 尤其是業界合作過的對象或熟識的友人, 在台灣所謂熟人介紹這個徵才途徑很普遍, 所以廣結人脈, 主動出擊是一個好方法, 現在社群經營己經成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了, 所以許多求才的平台也因應而生, 說不定交流著交流著, 你和臉友就成為了工作夥伴, 總之, 長期展現個人的專業和廣結善緣準沒錯, 機會總是會萌發給一直在灌溉的人!




而凱若看履歷表看了那麼多年, 等同看了萬人的人生啊, 切記努力要趁早, 愈早讓你的履歷表累積出許多的亮點, 就會愈有求職勝算喔! 我曾經跟許多年輕人說: 28歲以前就一定要立定志向, 35歲前就要累積足夠主要的專業素和業界有可為的資歷, 否則, 一切就有可能會太晚了喔!



這個社會, 就是一個篩選比較的社會, 謹記啊謹記!




最後, 推薦一篇之前凱若撰文獲得廣大迴響的文章:





 也歡迎您分享給想找工作, 和面臨求職瓶頸的人喔!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週一不藍極短篇1017~找到你的亮點, 即使別人沒有慧眼!



撰文: 吳凱若

日本個人品牌諮詢權威 山本秀行 說: 建構個人品牌的三步驟:
找到你獨特的賣點+兌現你的承諾+創造你的市場價值
其他的事情, 都不應該能夠動搖你!

這陣子很多年輕底迪美眉問我: 原來妳居然經驗這麼豐富, 可是妳看起來沒有很老啊??? (其實他們想問我到底幾歲…XDD)


其實我18歲就開始半工半讀了, 所以大學業時己經比同齡的人多了將近六年的工作經驗

但曾經在求職的路上被質疑: 妳看起來那麼年輕, 管理的了那些比妳老那麼多的員工嗎?

也曾在輔導企業的時候被懷疑, 妳看起來比別人都年輕, 經驗真的足夠嗎?

於是一路上, 年輕好像完全不是優勢, 但我回頭想想, 創業以來看見多少優秀的年輕人, 他們真的超級厲害, 超越我許多, 讓我激賞不己, 那麼我又何須因此而看輕自己?

沒關係, 我可以繼續證明,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 回頭詢問的客戶就會愈來愈多, 愈來愈多...

想想那些後來大放異彩的人, 其實都曾經遭受過多少的白眼
他們只不過是嚐試的比你多次, 堅持的比你久, 想的比你遠
誰都懂的成功之道, 就不叫前瞻遠見了, 不是嗎?
無須理會螃蟹族之口, 但你要找到自己獨有的亮點, 想清楚自己的願景!

有亮點, 不怕沒有慧眼看見!